今年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就传来了另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四川等高校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将不再分文理科,改为采用“3+1+2”模式:
“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
“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共同组成,总分为750分。
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本科、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
还记得前些年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吗?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就是高考结束后,毕业生们把各种复习资料与书本都撕得粉碎,然后从楼上抛下来,场面很壮观。
邓超主演的马皓文当时说了句非常人间清醒的话:如果刚刚考了高分的孩子们,都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扔掉书本和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
高考,难道是教育的终点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花了大把时间、付出大把精力教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把知识和书本变成应付考试的工具,学习也不应该成为限制孩子幸福快乐的枷锁。教育之于人也可以是积极、快乐、幸福、有境界有活力和有深远意义的。
近几年,高校学生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走上极端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里面很多的学生,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他们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听父母的话,选择了父母觉得“高大上”的专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高一新生该如何选科?
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建议家长和学生要剔除功利主义,将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去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能够促进自身个性发展的选课模式,同时,强化长远意识,将眼前状态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建议家长们不要过多考虑当下的热门和冷门,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动态变化的。
专业的开设是国家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每一个专业都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专业,真正的冷门专业那是你没有学好的专业。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去年的双减政策,有效地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今年又取消了文理分科,教育正在慢慢回归本真,希望每一个孩子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