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高中开始选课走班了,小学家长的你该怎么办?

   日期:2024-09-23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0    

2018年成都高中开始选课走班了,小学家长的你该怎么办?

去年秋天,四川省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施新高考,这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考生将以3+3的模式迎高考——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在此背景下,成都高中在2018年全面推行“选课走班”。

什么叫选课走班?以成都实行选课走班的初中泡桐树中学为例,学校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级,也就是所谓的“X年级X班”,而是叫做“导师X班”;年级也不叫年级,而称为“学部”。当然,教室也没有“X年级X班”教室,取而代之的是学科名称加老师名字,平时,老师就在自己的教室办公,该上课了,选了这门课这位老师的学生,就自己乖乖来这间教室上课。跟传统学校不同,这里学生是流动的,老师反而有了自己的固定教室。

很多家长要问了,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幼儿园,高中那么远的事现在说会不会太早?带着家长的疑问,上学君特别求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他认为,虽说高考改革改的是高中,但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有必要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引导。

转变理念:从重视分数到重视兴趣培养

熊丙奇认为,高考的3+3改革重要的价值导向,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试,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那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其实是给学生个性、兴趣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空间。这就给我们广大家长提了个醒:如今已不再是单纯关注考试分数的年代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依然重要。

此前上学君在《最近火爆成都的核心素养 到底对娃娃有什么用》中也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建议小学家长坚持培养孩子一门艺术兴趣爱好。其实对学科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家长可以从小观察孩子在哪些领域更擅长,采用鼓励、引导、拓展的方式,让孩子建立起某一领域的自信,一旦自信建立,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不仅高考改革,教育部也提出中考的“4+X”改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必考之外,在保证“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这也是在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所以,从小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

提早打算:小学就要引导孩子选专业

这一点,也许家长们觉得是天方夜谭:孩子那么小,对于以后干什么怎么会知道;何况今后社会发展成什么样,这种选择会不会根本是白忙一场?这一点,上学君相信熊老师并不是说孩子选什么,以后就一定从事这方面的职业,而是要家长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

熊丙奇认为,新高考、新中考改革其实是在给家长提个醒:不能够在高三,甚至高考结束后,采取关注孩子选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孩子们很可能在步入高一时,就要根据未来的大学和专业选择相应的学科。

因此,他建议孩子们在中学时期,就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或自身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或者是把中考升学、高中学习、大学专业,和学校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这就要求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家长就要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成才,要根据孩子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和孩子一起规划小学的学习轨迹。

培养能力:独立性、自主性、责任心

而类似于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在熊丙奇看来,是实行新高考之后,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到小学的孩子,他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规划和管理。而这方面的能力,恰恰恰恰是我国学校的学生较为薄弱的意识和能力。

改革让学生有了选择权,他们还要知道如何选择。因此家长在引导之后,还要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比方说小学阶段,如何平衡主科和选修课、社团、才艺兴趣之间的关系?兴趣让学业受影响了应该如何处理?当下的选择真的喜欢吗,确定是自己今后的职业归宿吗?这些问题或许会让孩子们困扰,但从实践、迷茫,再到明确,都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责任心,而这些能力,在熊老师看来,是培养学生成才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注上学帮公众号,了解更多升学资讯!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