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从今年9月份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这一学期时间比较长,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是高中学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段。
对我们这里当地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高一要进行选科了,因为我们这里实行的是3+3高考模式。
所谓的3+3高考模式,前面的3是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必考科目。后面的3就是从政史地,理化生里面随便选3门作为自己选考的高考科目,高考时其成绩计入高考。
高一选科怎么选?选科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上有兴趣,才可能在后两面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对有的学科来说,有些学生就是压根不喜欢,虽然当时成绩看起来不错,但是随着对这门课的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选择很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选择自己所爱的,这是最基础的。
第二、看自己未来各科的发展潜力
有些学生只是看当前,觉得自己学的成绩还可以,但是随着后面教学内容的加深,教学难度的增加,学习起来效果如何,也未未可知。
所以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自己对某门课的学习的潜力如何?后续效果怎样?都要做一个深入的思考。
只有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潜力,比较好的那些学科,后面学习成绩才会可能得到提高。
比如在物理的学习上,有的学生当时觉得可以,但是一碰到难题就束手无策,那么随着高一下学期,高二的学内容的加深,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结合好
很多学生在小小年纪就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了打算,比如,有的学生立志去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有的学生想去当一名老师,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希望自己能成为科学家,为祖国做科研。
那么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具体在选课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比如你想当医生,那么不选生物行不行?不选化学行不行?这些要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在高考报名的时候,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
而且即使是都是医学,不同专业,对选科所做的要求也不同,这个也应该注意。
第四、 深思熟虑一经决定,就不要再改变
我们学校对学生选科已经做了两次摸底,让学生先预报,尽量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坚定,学校也做到心中有数,好合理分配。
但是有的学生的性格比较犹豫,这次想选这三门,下次想选那三门。甚至在做好选择,学校分好班之后,又动摇,想改变,想调班。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如果自己再改变的话,会落下一定的课程,对学习不利。
总之,高一学生选科是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做好选择是成功的第1步,在选择的时候尽量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比如全省近几年的选科的情况,了解其选科的各种组合在人数上所占的比例,了解自己的成绩在全省的一个大体的位次,了解自己选科后本校任课老师的分配情况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情况。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在高一选课之后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就是因为他规避了自己的弱势学科,在学习上本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心态,加油,再加油。
当然,也有的学生在高一选科之后成绩不如人意,成了自己的遗憾。此时该如何弥补?该如何去做?学生更应该给自己做好定位。
今年,我的亲戚小甲在选课的时候选了大文,也就是政史地。小甲刚开始理化生学得还不错,但是后来物理是忽高忽低,化学有时候考得也不如人意。政史地用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每次考试成绩还不错。
结合山东省2017年的选课的情况,政史地选择的人数的比例占到了16.7%,是第1位的。政史地这个组合比选择理化生地这个组合的人数要高3.59%,可见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组合。
由于山东高考选择的是赋分制,根据学生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对学生成绩进行一个赋分。所以保证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位次越靠前,赋分的话就越高。在一定前提下,如果是基数越大,自己成绩越好肯定是越好的。
选择很重要,希望所有的高一学生都做好自己的选择,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