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前身是河北保定育德中学,始建于1905年,是孙中山先生倡导创办的一所革命学校,也是当时全国五所著名中学之一,时称“文南开、理育德”。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都曾在该校就读。
百余年历程,造就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爱国传统,尤其是“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和红色背景一直是学校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教育信仰。第一任校长郝仲青先生所提“不敷衍、不作弊”的百年校训,至今仍散发着鲜活的教育意义。
三十八中老教学楼
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学校现已发展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和文明单位、大明宫区域共建共强“名校+”召集人和大学区长、教育部“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市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新城区党务公开和廉政文化示范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全国红色联盟学校成员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穿行的岁月中,三十八中的关工委故事太精彩。“四注重”就是精彩的完美阐释。
注重传承,立德树人
坚持学校关教工作的正确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足球节五人班级对抗赛
校园读书节演讲比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当年育德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确保其健全之人格,一挽颓风而培正气”。校训“不敷衍,不作弊”,要求学生做事踏实认真,做人诚实清白,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正是本着这种理念,学校在建国后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1958年国家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到学校视察,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94年校庆,省长程安东为学校题词“栋材之蒙”。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重拾“育德精神”,各方面屡获殊荣,成为城北地区的优质学校。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关工委契合“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学校红色文化和“校训”文化的内涵挖掘,确定了“弘扬育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主线和方向。
注重资源,内挖外引
明确“五老”是关教工作的宝贵财富
学校有一大批品行高尚、学养深厚,为学校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老领导、老教师,他们是学校关教工作的宝贵财富。自2004年学校支部重建关工委后,校关教工作走上正规。已故的老校长李涤支的女婿张修明副校长曾为学校撰写了第一卷《校志》;已退休的牛永仁书记是学校再次振兴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他续写了第二卷《校志》;全国优秀教师李蓉莉老师在校工作38年,所带年级一直是新城区公办中学第一名;佟阳老师不顾孩子年幼和路途遥远,每天早出晚归给学生辅导,后来调到其他学校,但退休后仍然主动要求回38中参加关教工作;优秀班主任伍香爱老师在学生中成立“送温暖小组”,带领学生常年定期为退休老教师打扫卫生、搬运粮、煤,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杨坪老师的父亲杨昌炎建国初期就在学校工作,她上山下乡回城后,女承父业回到学校工作,为学校振兴的功臣;……
新城区区委关工委领导参加帮扶会议
“老园丁”们对学校的历史了如指掌,对学校更是充满着质朴的感情和美好的希望,愿为学校奉献余热,目前,校参加关教工作的“老园丁”已发展到11人,他们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
新城区教育局关工委领导牛永仁同志
帮扶会上退休教师杨平老师在发言
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引进校外资源开展关教活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就邀请省、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到学校作革命传统、英雄人物和法制报告。近几年,学校每年都定期邀请家教专家杜延军,89中退休副校长樊西京,原市公安局王静江处长和区法院孙宝霞法官等关工委成员到校进行家庭、核心价值观和法制教育。另外,新城区教育局和太华路街道关工委都是“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老书记牛永仁又是市、区关工委成员,这些都为学校开展关教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资源。
注重系统,顶层设计
构建关教工作整体框架
新时代对学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学校重新组建了书记、校长挂帅,街办关工委领导及学校有关同志和部分“老园丁”参加的关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定位,提高认识,全面协调和整体规划学校关教工作,为学校关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经过3年探索,在区教育局和太华路街道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制定了关教工作规划,初步形成了“一线三块六层”的工作体系框架。
校领导和关工委同志研究帮扶计划
“一线”就是围绕“立德树人,红心向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工作目标,确立了“弘扬育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校关教工作主线。
“三块”就是确立了学校关教工作的三个主题的活动体系。一是依托牛书记和市区关教资源,开展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革命精神专题讲座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团结就是力量”等讲座都已形成传统;二是依托学校退休和在职的老师,开展以“弘扬育德精神”为主题的校史教育活动。学校已将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也在积极研发当中。请李蓉莉老师讲育德校史,历史老师范磊在研究校史的基础上,编写了“育德赋”,受到师生称赞。三是充分发挥教育战线退休“老园丁”丰富的教育经验,针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帮扶工作。伍香爱老师与初三10名学生开展了8期“笔尖上的交流”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得到家长称赞,取得很好效果。其中2人考上普高,8人顺利毕业。
伍香爱老师给学生辅导课程
“六层”就是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对初中三年整体规划,制定了6个学期具体的活动内容。第一学期重点开展校史教育,宣传育德精神。从爱校延伸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家庭、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把爱送给所有人。第二学期重点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共产党、感恩祖国和人民。第三学期重点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明白团结才有力量。教育学生律己宽人、合作共赢,逐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意义。第四学期重点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教育学生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第五学期重点开展法制教育。邀请公检法的专家通过报告会、讲座、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树立规则和法制意识。第六学期重点开展“奋斗青春,不负芳华”毕业教育。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退休教师李蓉莉给学生讲解校史
同时,注重框架体系的实施。学校根据“老园丁”特长和本人志愿进行合理分工,把他们分别安排到年级组,一直跟踪学生到毕业。“老园丁”在学校统筹安排和班主任协助下,利用班会,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正面教育和家庭教育培训。通过座谈会、个别谈心、书面交流、微信短信、电话交谈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注重学习,勇于创新
拓展关工委工作方法途径
一是项目化推进,学校加大关教工作力度,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大力度,积极推行关教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由从事德育工作多年的蒋鉴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和老园丁对接,协调安排学校各项关教活动的开展。
二是借助新媒体,提升学校关教工作时效。在新城区关工委和教育局关工委组建微信群后,学校立即组建了“38中‘关爱’群”和初中各年级“关爱群”。通过微信交流信息、商量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观看宪法日视频宣传
三是学习借鉴,丰富学校关教工作形式。每次局关工委的会议,学校都委派项目负责人蒋鉴老师列席旁听,获得信息,吸收经验。学校关工委在借鉴于亚男老师的《学生日记》,杨俊勤老师的“向奶奶说悄悄话”、樊西京老师和学生交心谈心的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思想交流本”,开展“笔尖上的交流”活动,解答学生各种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方向,打开心结,摆脱困境。目前初中三个年级都普遍开展了此项活动,帮教学生37名,受到师生家长好评。
“20多年的关教工作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关教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老园丁’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坚持创新是学校做好关教工作的必由之路。三十八中的前进路上,将不忘初心,在薪火传承中,再塑家国情怀。” 三十八中关工委负责人如是说。
来源: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