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院专家权威解读 |“去考纲时代”,如何备战中考历史?(独家)

   日期:2024-05-01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0    

省教科院专家权威解读 |“去考纲时代”,如何备战中考历史?(独家)

《湖南教育》5月B版专题聚焦“‘去考纲时代’,如何备战中考”。特约请语文、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四科教研专家一起探讨。希望他们的解读与分析,能够让你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下面就随小编看看中考历史如何备战↓↓↓

走出“考纲思维”,聚力个性发展

刘林生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课程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主编,地方课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材执行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以来,湖南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都是按照“两依据”施行的,即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和“湖南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简称考标)。取消考纲后,“两依据”就变成了“一依据”。以前我们学科备考,手里有考标(相当于考纲),教学跟着考纲指挥棒走,考试范围、题型、题量等一目了然,考纲规定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时间紧凑,复习效率高,感觉气定神闲。取消考纲后,我们备考的范围扩大了,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题型、难度心中没底,感觉有点不知所措。

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抛开“考纲思维”,静下心来适应新变化。历史教学要有新策略,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课标,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更科学地进行备考训练。

一、结合新理念理解课标,研究中考动态

2020年湖南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我们在备考时,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要心中有数。因出台已近10年,2011年版《课标》的某些提法和要求有待与时俱进,特别是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表述以及课程内容的更新方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我们需要在初中历史备考中贯彻“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由于初中新课标正在研制中,现今在教学理念方面引领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其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个性发展”这三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并不是全新的要求,2011年版《课标》的表述是“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现在只是要求更明确了。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近年中考命题的共识。

2011年版《课标》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中《课标》立德树人的理念,提法上不同,但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教学、备考以及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湖南2019年的中考试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引导是非常普遍的,每个市(州)都有相关题目。典型试题有:

【郴州卷第2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关于孔子主张、董仲舒的论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衡阳卷第6题】一百年前的5月4日, 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怀化卷第6题】“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A. 实业救国)。

【娄底卷第56题】阅读下列材料(引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问题。(4)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

【湘潭卷第34题】百年回首,从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惶恐自救到而今“玉兔上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的信步从容,中华民族始终在困境中披荆斩棘,终以昂扬之姿,尽展大国雄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综合以上,你认为贯穿百年,推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初衷是什么?

2019年14个市(州)的考题取材广泛,从优秀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等不同视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立德树人的宏大工程添砖加瓦。这方面的试题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

2.关注核心素养,作为中考的重要目标已不神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来源于高中《课标》,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个概念在2011版《课标》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栏目中提到了“历史素养”,表述中也基本包含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大意。基于大环境,在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指引下,2019年各市(州)中考历史试卷的命制有意识地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编制了不少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在渗透唯物史观方面。我们可以参考2019年株洲中考卷的一道题:

[阅读材料]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种种改造的方案。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却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请运用中国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本题蕴涵了唯物史观教育,如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发展的曲折性等,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也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考试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在时空观念的考查方面。不仅出现了单纯的历史时空考查题,还有寓历史时空观念考查于理解分析之中的能力性试题。2019年长沙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本题以历史文物“何尊”上的铭文为切入点,考查历史时空观念。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时空”中,“何尊”铸造的时间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周朝实行分封制,这时的“中国”自然不包括今新疆地区,中国有效管理新疆地区始于西汉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C、D选项属于凑数的干扰项。我们学习历史,即使没有明确的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也必须知道历史进程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常识。

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认识历史需要依靠现存的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础。对此,我们早已形成共识,史料实证素养也已经成为当今历史试题命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各市(州)历史试题都较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例如2019年试题:

【娄底卷第30题】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的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湘潭卷第14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A. 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所有历史试题,都需要考查历史解释能力,都包含对历史材料和历史问题的解释。

在家国情怀素养方面。2011版《课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对此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整体看,历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都很重视这些要求的落实。

从以上的举例和分析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不神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这方面的试题还会更多地出现在今后的考卷中,我们的教学与备考要向这方面靠近。

3.促进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与备考的重中之重。

中考取消了考纲,命题内容变得相对灵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更显个性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能力,表现在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体现,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再进一步达到善于提出问题的水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往年的历史中考题就已经出现了“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论述你的观点”的要求。

同时,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老状况,转变那些专注于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力求在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掌握知识,重视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能有开阔而灵活的思维,能有成功的体验。

课标比考纲涉及的内容更多,在题型、题量和覆盖面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更加灵活,教学、备考、训练的方式则应该相应求变,要少一些猜题、押题或固化答题思路的做法,增加合乎逻辑、合乎题意的个性化答题训练。

二、重视主干知识,强化解题技能训练,培育创新能力

1.重视主干知识的学习,以不变的“基础”应对多变的试题。

没有考纲情况下的历史备考教学,我们以什么为抓手呢?本人认为,应该立足于“主干知识”。历史主干知识是指构成历史框架、影响人们形成史观和视角的重点知识。当今历史教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展开,或从文化视角、生态进化视角,或从全球化视角、现代化视角等不同角度来叙述历史的发展。我们提炼“主干知识”,可以从几个主流的角度来系统梳理和归纳,也可以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影响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

如我们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归纳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

(1)政治:王朝的兴衰,巩固发展的措施,政治制度,盛世或乱世形成的原因及启示,民族交融,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外交往的特点,闭关政策的影响等。

(2)经济:古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原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成就,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手工工场的出现等。

(3)文化:历代的文化成就,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需要指出的是,主干知识是依据历史课标来确定的,是在构建系统的历史框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素。个人认为,在备考教学中确定主干知识的时候,往年特别是去年考标中的“内容要求”(不考虑“目标要求”),可以作为辅助研究的参考资料之一。

2.强化解题技能的训练与指导,适应考题类型与内容的不确定性。

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当我们没有了考纲,迎考不像以往那么容易把控的时候,我们就得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行,基础要更扎实、技能要更娴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什么问题都可以轻松应对。

现在试卷中的材料情境题很多,各地试卷普遍引入历史文字、图片等材料,将考查提问设置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常情况下,历史情境题中的设问,离不开材料本身,也离不开教材知识,出题和解题都是有规可循的。在做这类试题时,有以下技巧和经验可供借鉴:①综合理解,提取关键信息;②带问阅读,找准对应观点;③明确关系,排除干扰信息;④分析题意,探寻材料本质;⑤联系课本,结合材料答题。学生只要平时多加训练,把这些技巧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就能取得好成绩,遇到再多的新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3.运用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创造性地解答问题。

2011版《课标》“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注意留给学生大胆进行开放性、创造性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提问一般设置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

【衡阳卷第29题(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答案提示:从有利和不利、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安全和危害等角度全面、辩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怀化卷第36题(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提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忧国忧民,敢于担当;发扬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任答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岳阳卷第49题(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答案提示: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或摒弃傲慢和偏见,认识文明的差异性;尊重各种文明成果,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和谐共生等)(言之有理即可)

开放性问题一般是从材料引出,常常与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相关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我们应该珍惜这种问题,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最易得分。解答这种开放性问题,一要大胆放飞自己的想象,二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三要切合题意防止不着边际,四要站在社会正义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展现正能量。作答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运用开放性试题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优秀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5月B版

◉ 权威发布 | 超86万人参与!湖南省中小学“停课不停学”调查报告出炉

◉ 深度报道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之路“怎样走”?这里给出答案!

◉ 深度报道 | 教育扶贫的“湘潭足印”

◉ 深度报道 | 战“疫”——湖南教育系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 深度报道 | “小教育局”没有了,这里有了“大变化”

◉ 深度报道 | 这场学前教育的发展,用十五年谋“三年”!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