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10月14日—15日,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下文简称“全国3D大赛”)暨“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大会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武软”)召开。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近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关键的“1/28”。此次系列活动作为其今年5月成立后的“首秀”,内涵丰富,既有“三赛”(全国3D大赛湖北赛区学生赛、教师赛以及“华中数控杯”专项赛)、“两会”(“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大会,“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2023年校企供需见面会),也有“一展”(数字科技文化节元宇宙数字技术与优秀作品成果展)。
“活动虽多,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产业、高校等搭建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推进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四方联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蜂说。
大赛首次“落户”湖北高职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16届,被教育部正式列入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体系。
今年,该赛事湖北省赛首次交由高职院校主办。全国3D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晓青介绍,自大赛开办以来,武软师生就积极参加,去年,学校在第15届大赛中拿到7个一等奖,成绩优异。
“华中数控杯”专项赛比赛现场
今年的大赛中,数字孪生概念继续大热,在教师赛和新增的专项赛中,它都成为关键词。记者在专项赛赛场看到,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同台竞技,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夹具的安装与调试、用机器人完成特定的码垛任务,完成易拉罐的自动开盖并将饮料倒入容器中,同时完成数字孪生技术的调试。
“新赛项考察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plc控制系统、传感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各项内容日常教学中都有,但将其融合完成高级综合性任务的训练较少。但实际上,产线上用的更复杂。这也提醒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要提出更高要求。”武软参赛团队的指导老师杨威说。
当天,共有来自湖北省的41所大专院校的266支参赛队伍和16家参展企业共1146人参赛。
多方互学氛围浓厚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新兴的产教联合体是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功能体。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关键在落实,而各方加强了解和合作是基础。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启动
当天,“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线,今后,各方都能利用平台及时发布更新产教相关信息和工作任务。如为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即建设人才供需信息平台;依据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在联合体院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精准对接新技术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学生提供更精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设计人才可持续成长路径。还将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人才储备信息报告。
数字科技文化节——元宇宙数字技术与优秀作品成果展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2023年校企供需见面会
多方互学,也是此次产教联合体活动的重点。在产教联合体理事长单位联席会上,有专门的数字化转型主题报告环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邓志良教授报告《以数字化重塑教育新生态》,华中科技大学朱海平教授介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能工厂建设》。多位专家参与的数字创新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16家数字科技企业展示新产品的数字科技文化节等,则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能看、能听、能体验、能学习的平台。
记者:张屏 张渊
通讯员:周思思
视频剪辑:张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