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为了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研意识,2024年1月10日上午学校思想政治教师李琎在八年级一班进行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校内公开课展示活动。思想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张其昌、董珍珠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前,教研组全体教师多次共同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议题设置、素材选取、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讨与交流,建议李琎老师这节课应突出问题导向,以国家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与学生同频共振,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李琎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以“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总议题统领课程内容、凸显课程价值,在此之下设置“生于中国,如何为祖国多‘想’一点”“长于华夏,如何为祖国多‘做’一点”两个子议题。通过析当前局势,固家国意识和辨个人与国家,探实际做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充实自身内涵,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伊始,李老师展示了两幅有关中国版图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这两个版图一个是正确示例,一个是错误示例呢?”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为正文的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在析当前局势,固家国意识这一环节,李老师首先设置“我是时事播报员”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分享进入新时代,我国还存在哪些威胁国家利益的问题。其次,请学生谈谈面对这些问题,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李老师再进行追问“身为当代青年,大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觉悟”旨在教育学生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辩个人与国家,探实际做法这一环节,李老师聚焦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陈红军的事迹,组织学生围绕“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运用名言警句和事实范例论证本组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讨论、分享中认识到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在此基础上,李老师通过纸条写“做”的议学活动,启示学生要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利益。
最后,李老师设置了“生命的延续,精神的传递”写作活动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和拓展。既有利于落实 “双减”政策,又有利于展现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后,思想政治教研组围绕李琎老师这节公开课进行了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形式丰富、高效紧凑的课。首先,思维清晰,理念先进,采用议题式教学,选取典型情境,一例到底体现了逻辑连贯性;其次,问题设置恰当,通过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互动效果良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巩固新知,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效果。为精益求精,建议李老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丰富点评语言,严谨板书设计,逐步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新时代要求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经过本次研讨活动,思想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加深了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议题式教学的理解,进一步明白了教师要多从课堂的生成点、教材的潜伏点、知识的思辨点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提供有效、渐进的阶梯。
今后,学校思想政治教研组会继续深耕教研,在学习研讨中打磨出更多具有梯度性、适切性和实效性的思政课例,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