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五点,志愿网报系统关闭,2021年高考告一段落。
今年是湖北、湖南等新高考首年,广西也即将实行“3+1+2”的新高考,选科模式代替原有的大文大理,相应的,志愿填报也要符合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3+1+2”“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看了今年的一些高考数据,我发现选科历史可能遭遇到了残酷竞争。从一分一段表来看(具体表可戳:物理397历史463!2021湖北高考分数线正式出炉!
)
物理类共计147111人,历史类149379人,历史类超过物理类2268人。和2020年对比,理工类190786,文史类113243。预计有不少学生选了历史类,组合里加了化学/生物。
再看本科线:
普通历史类分数线463分,位次55371名,占149379人的37%;
普通物理类分数线397分,位次113443名,占147111人的77%。
看起来历史类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一些。
我们再来看看和湖北一样,今年实行新高考一些省份的物理、历史本科分数线,可以看到历史类均高于物理类,最夸张的是辽宁,差值达到了120分。
地区
选物理分数线
选历史分数线
差值
湖北
397
463
66
湖南
434
466
32
江苏
417
476
59
河北
412
454
42
福建
423
467
44
辽宁
336
456
120重庆
446
456
10
这对考生意味着什么呢?有人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选历史类的考生小王考了455分,没有达到本科线,若把他的总分去掉历史的分数(历史100分),最多去掉100分,剩下几门课的成绩是355分,还高出选物理的本科线19分呢?也就是说他如果选的是物理类,那么即使他的物理考0分,也能达到本科线,还超出19分。而小王就因为选择了历史这门课,连本科线都上不了。
除了分数上的竞争,录取上历史类也是劣势,往年理工类的录取人数整体多过文史类,比例从3:1到5:1,综合类的高校中如武汉大学2021年湖北地区物理类招生1188人,历史类招生339人,达到3倍。专业的选择上,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可以填报原理工类和文科类绝大部分专业,而首选历史的考生,再选科目即便是选择了化学+生物,实际上也无法填报绝大多数的理工类专业,选择的范围仍是在原文科类或者文理兼招类专业。那么,对于选科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选科呢?1、赋分最大化的原则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
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
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寡而变化,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各科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
2、专业报考需求的原则由于选科影响专业填报,所以一定要考虑专业报考需求。
专业选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学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专业和职业的考虑。
3、兴趣的原则不感兴趣的学科,孩子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
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也更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大学专业的选择,反而缩小了专业选择的范围。
部分985高校热门专业“3+1+2”选科要求
湖北2所: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武汉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8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北京大学
4、清华大学
5、中国人民大学
6、北京理工大学
7、中国农业大学
8、中央民族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4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11、复旦大学
12、上海交通大学
13、同济大学
14、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2所: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15、南开大学
16、天津大学
辽宁2所: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17、大连理工大学
18、东北大学
吉林1所:吉林大学
19、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20、哈尔滨工业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21、南京大学
22、东南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23、浙江大学
安徽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2所: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5、山东大学
26、中国海洋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27、厦门大学
湖南3所: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教育部网站未公布)
28、中南大学
29、湖南大学
广东2所: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30、中山大学
31、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2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32、四川大学
33、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
34、重庆大学
陕西3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5、西安交通大学
36、西北工业大学
3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38、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