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乃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本是政府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创新之举,群众理应有事就拔打。
“12345,不仅办不成事,而且打的人基本就废了”,近日,河北衡水一市民在打了3次12345政务热线和20多次政府部门值班电话后,反倒得到政府工作人员这般的答复。
伴着社会发展的节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与社会稳定、和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与幸福感,各地纷纷投入资金、增添设施,选派精兵强将,设立专门机构,陆续开通了此热线。
此热线的开通,在市民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让市民有投诉更方便、快捷,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深得广大市民的青睐,正日益成为市民理性维权的重要途径。
设立此热线,顺应了民情、社意,在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市民切身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效,功不可没;然该工作人员却公然打胡乱说,不仅称“热线办不了事”,而且还说“打12345的人,基本就废了”。
诚然,打此“热线”者,大多是普通市民,自己既不懂相关的政策与法律,又没有过硬的社会背景,面对自己合法权益被侵犯,面对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无社会资源可用,只能将维权的希望寄托在“热线”上。
加之,市民通过此“热线”诉求的往往是交物业服务费等“鸡毛蒜皮”之小事;将时间花在小事上,得不偿失,在个别政府工作人员观念中,时间充裕,就意味着工作轻松,而工作轻松,也就意味着社会地不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也可认定“打热线”者“基本废”了。
虽此回复,貌似“有几分道理”,然却背离了事实,不仅涉嫌颠倒黑白、信口雌黄,诋毁“热线”之功效,也透出了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无知”,更透出了轻视“打热线”之群众,伤害市民对政府的感情与信任;归根到底,透出的还是作风病。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理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将群众利益装在心上,视群众为亲人,充分肯定市民的理性维权,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与幸福感。
迈步新时代,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倍加重视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理应将群众正当权益维护好,决不允许“胡言乱语”。
为此,该“热线”当务之急就是展开彻查,找准“荒唐言”者,并对其执纪问责,让其为自己的“信口雌黄”付出代价,为其它干部敲响警钟;同时,更需对症下药,让作风建设不停步、歇脚,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为其不断补精神钙质。
打“12345”热线,是群众理性维权的重要路径,是党和政府赋予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故给此答复,经不起推敲,伤害到了维权之群众,让“热线”蒙羞、受辱,理应依据党纪追究“说者”的责。
(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