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面对社会的转型、当今科技与发展水平的日新月异、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普通教育走向大众化以及人们长期重理论知识轻职业教育的环境大背景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得不成为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应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何时能迎来光明前景?如何改变人们的思想认知?中等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呢?
首先是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生源上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得不到切实的保证,且远不如普通高中教育。在普便人们“学而仕途则优”的思想笼罩之下,考不上普通高中才选择去中等职业学校似乎已成定论,而这就直接导致了生源不足以及质量差的现象,也难怪普通老百姓一提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就成为了“差生”的代名词,反观工业曾经极度发达的德国时代尤其重视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人才无疑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中职生≠差生
当然,这与中国一贯的重视知识的教育传统有关,因为中国教育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奉行科举制,中国的劳动与技术人才始终处在社会相对较低的阶层,就连当今的高考也多少带有“科举成分”,人们一贯推崇高考,把高考作为改变当代大学生人生命运的分水岭。因此,要想发展职业教育首先是要扭转人们的思想,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地位同等来看待。
其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分配上有很大的不足。好的资源与条件基本上都集中在普通高中教育,在比较重要的升学率、对口支援、学校方面又有限制,学生考不上好的大学,生源又不足又直接导致了中职的老师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生学习氛围差,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每年辍学比例明显,在普通高中风华正茂的大背景下,按此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让中等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配套相关国家政策,改革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水平,拓宽升学渠道。否则,中等职业教育走下去就是死胡同。
再次,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很好地与高水平发展做好衔接工作。政府与人民依旧还是把中等职业教育与拥有较低层次的劳动技能、职业教育是培养底层人员的摇篮相结合,学校还是依旧把升学率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不能推陈创新。而做出创新,改变思想观念,建立起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结合校外培训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方面,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有意识的设置其专业,才能很好地支撑中国的制造业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
做好高水平发展,改变发展误区
根据央视财经2022年的报道,我国高级技工的缺口达到2200万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2985.7万人,缺口率高达48%,在中国制造业领域不断发展、产业升级的背景之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该是人们心中良好的教育,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中等职业教育美好的一天。
面向未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