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降”监管哨声响亮,态度坚定,让人们意识到,一个教育培训行业疯狂增长的时代即将彻底过去。
这份号称“双降”政策的文件,在学科领域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监管措施,也对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治理目标. :一年内,学生繁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着,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着改善。
连日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对西安新政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调查。走访发现,目前西安关闭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常态,部分培训机构转为线上业务,开始考虑新的业务布局和转型。然而,在应试教育分数的指挥棒下,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补习热情,以及一些秘密开课的学科补习机构,依然无法阻挡。
必须标本兼治。“双减”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整顿相对容易,但要提高校内教育质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政策。
继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8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实施。陕西。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地区的多家学科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下,这些机构不再有往日人来人往、学生聚集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关闭了门,只有值班人员的前台和转移线路。在与辅导员打交道时更加小心和警惕。
实地考察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关闭
位于碑林区皇甫街的校外培训机构相对密集。“没有知识过关我们不下班”、“让每个学生都变得更好”等各个机构的广告牌依然十分抢眼。8月6日中午,“通关教育”门口,学生陆续进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测量体温。记者拨打了广告牌上的咨询电话,询问暑期班还在上课吗?工作人员肯定的回答:“没有课。”
6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曲江大道78座。这栋楼里有很多培训机构,其中“大增语”的门是锁着的;《心花怒放》前台的三位老师在电脑前忙碌着,直到下午5:00左右,教室里空无一人,也没有看到学生和家长。
记者还致电“豆神教育”曲江校区相关负责人。“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双减’政策,所有暑期学科面授课程全部停课,相关课程改为线上授课。看政策能否在秋季开课。” 负责人说。
8月7日上午,记者参观了位于友谊东路的新鸿丰大厦。“大未来张伟教育”、“大恒教育”、“优视教育”均已关闭。“全心教育”虽然没有关门,但房间里的灯都关了。“大增教育”部分家长和工作人员正在办理退款手续。
8月9日上午,位于友谊西路西工大南苑的“学而思培优”卷帘门打开,门口贴着家长告示——“暂停营业,暂停营业。将全面调整……” 十米左右的“雪儿思爱之康”正常营业,但屋子里没有家长和学生。记者作为家长咨询后了解到,该机构仅提供一对一和8人小班,目前暑期班已全面转为线上班。工作人员表示,秋季的小学和初中课程将只在一周内安排面授课程,
记者再次来到白庙路的“领军教育”。大厅也很冷清,没有学生和家长。一位工作人员接待记者表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暑期课程已全部转为线上授课。“家长是否同意从面授改为在线教学?” 针对记者的提问,工作人员表示,大约有60-70%的家长愿意。计划在秋季课程中使用。秋季面授课程预计在周一至周五下午 6:30 至 8:30 进行,周末有在线课程。
此前,记者8月5日在网络平台随机搜索发现,“勤学伊顿教育”、“标卓教育”、“新文达教育”、“平行教育”等多家培训机构瞄准义务教育阶段。培训课程仍然展示和销售。其中,在“豆神教育”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购买课程菜单后,可以看到汉文学积累专班等面授课程,中文。它也在热注册中。
8月9日,记者注意到,“豆神教育”公众号升级,购买课程菜单新增影视艺术展分析、戏剧文学表演等美育课程,并滚动公告播放:“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规定,本院相关规定,本院学科课程秋季不开放报名西安教育,请选择美育非学科课程。”
未来去哪里
“双降”下,转型迫在眉睫
记者走访发现,暑假期间关闭线下培训机构已成为西安教育培训行业的常态。在“看不到未来”的当下,如何面对未来,也成为众多培训机构思考的重点。在压力的影响下,他们正在试图弄清楚如何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过渡。
“其实,在省教育厅下发《通知》之前,业界就已经关注到了‘双减’政策的消息,当时我觉得离我还很远。 “减”政策瞬间让人觉得教育培训行业走到了尽头,看不到未来……”西安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双减”政策力度之大,令业内众多从业者始料未及。
该负责人表示西安教育,“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将全面停课,教学时间将大大减少,保持之前的发展空间和规模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小培训机构来说, “他们面临的选择是转型。此外,要么缩编,要么选择退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停止教学,做好让老师放心和学生退学的工作。”
“考虑从学科培训向非学科培训领域的转变,一方面要承担支付房租和现有教师工资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要重建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 “是的。短时间内。对于小型培训机构来说,他们的实力是不允许的。如果转型后受到政策的限制,毫无疑问,整个机构将再次面临绝境。” 另一位西安多个校区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则表示无奈。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线下机构已将原有课程转为线上教学。“即便如此,从长远来看,这似乎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在线教学的效果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也有逃避监管的嫌疑。”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最近我们暑期线下课程全部停课,只有值班人员值班。” 《心地花开》相关片区负责人表示,“双降”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影响较大。机构接下来会做什么?大家都在等待总部的安排,目前还没有裁员降薪的消息。除了专业的语言培训外,该机构还有书法等非学科培训,但从未做过。近日,恢复书法培训,开始招收学生。未来,将向“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方向转变。
改组
结束“蒙眼奔跑”回归规范理性
雨辰(化名)是21年校外培训行业的资深人士。他说,在西安的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根据行业属性,主要分为本地型、全国连锁型(如“学而思”)和进口产品(如“英孚”)三大类。教育”)。
“我非常支持‘双减’政策。” 雨辰表示,整个培训行业,尤其是学科培训,在资本化后长期被“蒙住眼睛”,危害很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一大批资本化运营机构和营销机构涌入,教育直接变成了赚钱的生意。走向畸形。
上海某知名培训机构财报显示,2021财年上半年净亏损为3.32亿元。即使处于亏损状态,其营销费用也一直在上涨,达到2.89亿元。对于中小型培训机构而言,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包括资金和从业者;二是可以提前收取学费,现金流充裕。这两个因素可能使小型机构也受到资本和市场的青睐,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当风险来临时,急于退出的资金很容易引发“逃跑”的浪潮,导致家长无法退费,
“‘双减’政策是从根本上解决‘去资本化’问题,让校外机构回归理性,回归教育本身,着眼于教育的本质,即‘立德树人’。人们'。” 于辰表示,“双降”政策将在两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公立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二是资本化时代有望终结,强势资本运作、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低价策略押注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在雨辰看来,资本运作有望结束,市场竞争将回归理性,这也是西安以教育为主的校外机构新的发展机遇。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积累,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招收学生。相信在度过这段“阵痛期”后,他们一定会继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与学校教育合作,做好学校教育。有用的补充剂。
程静、牛玲、刘灿军、马天星、记者程辉、王艳、任娜。来源:西安日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