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学校和步入社会,因为经历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感悟,而社会实践则是一种跳出课本从现实看待问题的经历。近半月陕西科技大学实践团采访了从事不同行业的优秀校友,从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探寻双创教育新思路。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是一个人的人生起点。张文渊的童年经历使他坚定了造福家乡、服务社会的决心,带领水源梦团队造福了大半个西北地区。当他面对困难时,他没有退缩,没有低头,而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迎难而上,解决了当地干旱缺水的处境,为服务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
理想就是一把尺子,衡量着现实的差距,一直提醒着自己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李双阳保持一颗渴望学习的心,一步一脚印向着最初的学医目标前进。他一直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多尝试,多锻炼,多感悟,逐步走向理想中的自己。一路走来,一切所学皆有所得,一切所学皆有所用。
校友李文斌进入大学后,跟着老师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和竞赛培训,自学了多项技能,不断探索,不断追求,造就了如今的自己。他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敢于走出舒适圈,知行合一,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用智慧与汗水铺就了自己的成才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尝试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才有机会将好的创业想法转变为现实项目。闫河走上创业之路凭的不只是一腔热血,他明晰自己的目标,找准自身定位,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在人生岔路口谨慎选择,走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最大的成功在于最大的付出。宋建波以科创助农为初心,致力于硅酸盐肥料的研发,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使命。他懂得沉默,战胜了焦虑和孤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更加努力的面对挑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获得的成就都与付出成正比。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艾桃桃专注科研,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由于丰硕的科研成果被评为教授。路由心行而生,行不难,难在于如何行、行何处。艾桃桃选择一条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路,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公益是一种信念,承载着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因为爱而美丽。杜心童建立“倾音”,她坚定不移的扎根小众工作,帮助语言障碍者进行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问题、嗓音问题、语言认知问题的康复训练。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双创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访谈了七位优秀校友,致力于思政引领双创,将校友故事引入思政课堂,深化高校校友双创导师机制可行性,助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
张文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无机非金属专业毕业生,现任职于西安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他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员,曾任陕西科技大学源梦公益团队队长。四年来,带领团队奔赴陕西、内蒙、河北等地,开展水质调研活以及公益活动,在公益和生态环保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曾获2019年12月获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学生干部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荣誉。
李双阳,中共党员,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14级毕业生,18年跨专业考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现如今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科研方面,李双阳从仿生角度出发,研制了全球首款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总共发表9篇SCI论文,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2篇国际顶刊。在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李双阳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金奖。公益上,他与两位师兄弟在宕昌县狮子九年制学校设立北洋筑梦——“狮星”励志奖学金。
李文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6级博士研究生,是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已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1篇,其中一作20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56.981,封面文章2篇。授权美国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26件,合作出版专著1部(排名2)。获得过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3)、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3)、首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第四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018年“光威杯”中国高性能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15年获陕西好青年提名奖(创新类)、陕西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研究生学术峰会二等奖。
闫河,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现任设艺学院教师。从2007年至今,发表13部本著作,获批专利20余项,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一项。
宋建波,中共党员,材料学院无机非专业11级本科生、15级硕士生。本科时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被学校纳入“创新创业专长学生赋能计划”,研究生期间,获得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和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并于2017年7月创办陕西艾格肥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至今。
艾桃桃,陕西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00级本科生,材料学专业04级研究生,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12级在职博士。先后荣获科学技术奖12项,其他类别厅局级奖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6项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等20余项。在多个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授权专利40余项。2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技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杜心童,设计与艺术学院播音系本科18级毕业生,“倾音”创始人。19年开始尝试商业化并扩大服务范围,使“倾音”走上了商业+公益的新模式。曾获得2018年中国慈善项目大赛金奖,2018年“社创之星”全国金奖,2018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行项目路演。陕西省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陕西省青少年公益大赛银奖。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18“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18年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