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规模和结构
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朱宏路中段范北村(北二环朱宏路立交南50m),占地面积20845.33平方米(31.2亩),建筑面积14395平方米。最早成立于1957年(西安市第49中学),1984年设立未央区第二职业中学,2005年更名为现名。学校现有电教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电子琴室、舞蹈室、会计仿真实训室、烹饪操作间等16个实习实训部室。24个教学班,教职工83人,在校学生992人(其中新生259人),毕业生332人。
2. 设施设备
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学生公寓、体育场地、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营造了温馨、和谐、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实训和生活条件良好。
3. 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 83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业课教师50人, 双师型教师37人,高级职称17人,外聘教师8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 1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
13:1
二、 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做人德为本,2016-2017学年度学校始终围绕德业朴茂,凤起未央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风,积极开展以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为主的三德教育,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入学系列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国旗下演讲,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培训会,文明班集评比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文艺会演、法制教育、三好优干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政治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有职业学校幸福感和快乐感,全年度学生犯罪率零。
2.就业质量
2016-2017学年度在就业安置相当困难下,学校招办通过各种渠道、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展示毕业生风采并与用人单位多方联系,圆满完成了就业任务。全年毕业人数367人,就业人数360人,就业学生中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87人,个体创业经营10人,其他方式15人,升入高一级学校148人。
100%
1760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布局
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专业设置一览表
2.质量保证
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2016-2017学年度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采取理论为先导,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思路,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的多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第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完善常规管理制度。落实新的教学常管理规制度和专业组、年级组、教研组工作制度,抓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探索职业学校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评教工作,强化教学过程性质量意识,体现各专业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要求。
第二重视专业技能大赛。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学校看大赛,技能大赛是该校教学成果的一次充分展示。2016-2017学年度,该校师生在陕西省、西安市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共有42人次获奖,其中老师3人获奖,学生39人次获奖, 8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5人获优秀奖,33人市赛获奖,何静等9名同学代表西安市参加省赛全部获奖,在省赛获奖人数上获得突破;吕崇刚、袁伟涛、段颖荣获市级技能大赛三等奖;时文静等11名同学在海峡两岸珠算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第三理实一体巩固教学效果。各专业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举行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既增强了专业的趣味性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提升能力。例如财会专业每学期举办的点钞比赛,翻打传票比赛;烹饪专业每学期举办的小吃街;计算机专业每学期举办的综合布线竞赛和我爱该校学生创意作品大赛;幼教专业定期的专业展演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实践的经历。
第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就业安置打好基础。结合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实习参观见习活动,学校多次安排学生到7个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参观见习,并邀请企业一线专业人员对学生技能传授和指导,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五重视学生双证书领证率。学校一贯坚持毕业生双证制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重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本年度年度各专业的资格证、等级证的考证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烹饪专业中级烹调师考试领证率100%;学前教育声乐、器乐通过率为100%;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证考证通过率为65.4%。
第六重视中高考衔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上职校也能上大学,中考落榜生也有自己的大学梦,让中考落榜生在这里园自己的大学梦,是该校一项重要的工作,该校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取得历史性突破:
49人通过统招高考升入大学,其中省内考生34人参加高考,28人考取本科,本科升学率为68%,专科升学率100%,省外考生15人升入大学,取得了中职学生高考升本的历史性突破。
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共有19名学生参加了陕西省单招考试,8人上本科,本科上线率42%,高于去年21%;专科上线率89.5%。
学前教育专业30名同学顺利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取得了28人通过,通过率为93% 。
高中班、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幼教专业共有28人通过分类考试升入大学。
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本学年度先后24名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师培训,通过培训15名教师在省市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许春燕、刘玲老师获市级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吕崇刚、袁伟涛获市级技能大赛二等奖,董良被评为陕西省烹饪大师,蒿仲涛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成雏形。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致力于与优秀企业合作,构建良好的校企关系,与企业签定订单建立实习基地,以订单教育的方式以及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或者学生走出去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实训协议,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先后签约成为西安市志宽食品有限公司烘焙食品研发基地、广州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西安菁芸电子科技有限、福建凯达印务有限公司印刷人才培养基地、 西安真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厨师培养基地、西安岳鑫会计事务所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未央区新概念教育培训中心、 未央区爱儿坊华远君城幼儿园等15家幼儿园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成为陕西省饮食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考核基地。
学校开展名企进校园活动,邀请档次高、规模大的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走进我们的校园,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既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也让知名企业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我们的学生。
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学校依据教学安排,定期召开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接触社会的平台。许多大型、特大型知名企业因而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学校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做好就业市场调研,考察省内特别是就业市场发达港务区、高新开发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施课程改革。
常年开展走出学校小教室,深入企业大课堂活动,结合日常的常规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的进企业实习参观活动,派专人负责,先后组织烹饪专业57人到志宽食品厂、威斯汀酒店参观学习;组织幼教专业30人到盛世长安多彩蒙氏幼儿园参观实习,到新概念幼儿园跟岗实习30天,组织计算机专业44人到中国铁通公司跟岗实习60天。通过实习参观,让学生尽早地熟悉了企业工作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岗位需求,感受企业文化,学习《员工守则》,更好的做到了贴近社会、进入行业、融入企业、深入专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行为规范要求,专业技能要求,树立起较强的职业意识。较好的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综合化,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全年共131人进行了进企业参观实习。
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走出去,还能请进来,每年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技术能手到学校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训指导。促进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学年度共从企业聘请7人到校担任外聘教师进行专业课任教,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实行全程就业指导,从思想上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并定期以就业专题讲座、就业辅导课等方式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法的教育,加强学生对就业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指导和教育,做到一年级学生树立学习为就业打基础的思想意识,二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职业能力。学生能沿着就业----择业----创业这条路走顺职场。
依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习实训计划要求,专业组负责把关和牵头,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尽可能的做到专业对口或者相近。同时每个专业校外实习一般由教导处负责联系、考察企业,在跟岗、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或学生家长签订约定实习相关情况的三方协议。 对符合实习条件条件的企业,由教导处实习负责人与企业洽谈并签定意向性合作协议与跟岗或顶岗实习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权利,明确规定学校为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生的规格、数量、时间等,企业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按实习计划轮岗实习等项目。
学校学生实习工作全年完成情况良好,制度建设基本完善,实训实习教学规范化,上级备案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实习过程中学生权益保障成基础。本年度学校认真做好实习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和实习单位、学生签订实习期间三方协议,每个实习小组派一名跟岗实习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和学生一道实习,积极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每月派班主任去企业看望本班实习学生并做好实习记录。2016年12月,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在新概念集团所属六所幼儿园、童程幼儿园、新苗等6家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实习。2017年5月起烹饪专业到喜来登、曲江惠宾苑等8家西安餐饮界领航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2017年6月起计算机专业全体毕业学生在白菜供应链公司、西安汇能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满意度98%。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除每年向社会输送300多名中等专业合格毕业生技术人才外,还承担一定的社会培训功能。为了更好的服务未央经济建设,大力改善民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加大我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培训人数1659人。2016-2017学年度组织人力物力,相继完成了多个培训点的多期培训。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工计算机基础知识、声乐基础、民族舞三期,培训人数128人;就业安置岗前培训两期,培训人数160人;社区居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50人;现代企业职场基础营养与办公室健康一期,培训人数44人。共完成培训任务582人,超额完成400人的培训任务。
2.社会服务
本学年度以胸怀工匠心,乐为职教人,共筑职教梦 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活动月活动。2017年4月,开展了知名企业进校园活动,相继召开烹饪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推介会。2017年5月,开展了专家进校做诊断活动,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学校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诊断指导活动;开展了职教学子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四个专业同时开展职业技能进社区、职业培训进村镇活动,对我区枣园社区市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烹饪专业进行了包粽子实用技术培训、食品雕花刻花实用技术培训;计算机专业进行了计算机维修和网络综合布线实用技术培训;会计专业进行了假钞识别实用技术培训,展示该校学生的文明风采。
本次职业教育活动月活动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的认识、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的梦想,把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我区办学条件及社会服务能力,使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成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了社会对职教人才技能培养和实践教育的直观认识。
3.对口支援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贫困生档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费实行减、免、缓。本学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3人生活补助18.5万元,减免学费680人计60.46万,共发放学生资助共计78.96万元,免学费学生人数占学生的比例为60.5%,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600元,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占学生的比例为16.3%,享受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落实,另外学校还拿出5%的教育经费用作奖学金,所有发放项目账目明确,发放到人,将国家对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到了每个需要资助的学生家庭。
六、 政府履责
2016年9月-2017年8月以来,市政府先后投入220万元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其中140万专业经费用于改造该校实训机房,80万对该校烹饪实训楼进行消防整体改造。区教育局拨款19万元对该校校园网站、上网行为管理、网络防火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该校的网络运行安全;拨款18万元用于维修操场塌陷,消除安全隐患;拨款7.6万用于增加幼教、烹饪实训设施;另外区教育局及时拨付政策性拨款,用于学校办公、日常维修、招生宣传等;区教育局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外聘教师课时费、国家助学金、学生学费减免、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学校水、电费支出等,以上款项均按时足额下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七、特色创新
案例1:巩固学习年成果
2015-2016学年度为该校学习年,2016-2017学年度学校继续为每位一线教师订阅了一刊一报,要求教师每月精读一篇论文,用50字浓缩主要内容,并写至少50字心得体会,年终书写1000字的论文,每月组织全体教职工举办一次业务学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师不但领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业务理论水平和新知识储备永远不落伍。
案例2:促内涵,开展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学校重视内涵式发展,每年坚持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即开展全过程教师赛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评课、课后反思、最佳课件)雷打不动,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各专业能积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充分运用微课、慕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开展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了教师与参加省市教学大赛的对接。
案例3:研究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
结合该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财会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以追求工匠精神为引领,以建设互联网+平台为主线,以构建双主体教学为手段,研究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具有创新的办学机制。
案例4: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实现产教结合
该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前两年主要是观摩,最后一年进行实习就业。我们考虑能不能采取一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进一步的结合;就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熟悉企业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为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尝试对教学工作采取一定程度的创新,调整个别课程,进行订单式培养,与用人单位进行对接;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就走出教室,给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大课堂。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学校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区教育局党委要求,扎实开展纪律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认真讲好专题党课,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能够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抓好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台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切实打牢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能够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年度核算以及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工作。学校党组织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各级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打造省级骨干专业
该校四个专业没有省级骨干专业,在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打造重点及品牌专业,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所以继续申报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烹饪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为申报省示范学校打好基础。
2.师资队伍需进一步优化
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外聘教师由于缺乏专项课时经费保障,流动性较大;转型教师专业基础较差,还不能完全胜任有关教学任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严重,最小年龄35岁,近5年退休10人左右。下一步争取政府在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的转型,加大老师培训力度,定期委派老师外出学习;申请外聘教师专项课时经费,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行家里手来校任教;向上级部门申请分配专业课教师。
3.学校建筑面积和用地还达不到省示范标准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质量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工作思路,推进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确保教学各项规范要求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再接再厉,为该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