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事学校
宁波外事学校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培养国际化中级涉外人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前身是诞生于1959年的宁波市职工教师培训班。随后历经多次办学模式的调整,于2002年成立了以“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为三大战略,“以立足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办学理念,以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五个语种的教学能力为依托的浙江省首家涉外中等职业学校――宁波外事学校。2010年9月,一座占地268亩、融欧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外事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为体现学校建筑个性,同时与外事学校办学定位相呼应,新外事学校在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单体立面风格、人文景观设计等方面,体现欧陆新古典主义风格,为成为“宁波市标志性、窗口性、示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2006年宁波文艺学校并入宁波外事学校,对外独立挂牌宁波市文艺学校。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40多项荣誉称号,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共有71个班级,2554名学生,220名教职员工。
学校拥有教学楼1座,图书馆1座,拥有外贸、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学前教育等实训教室。独立的艺术楼1座,设标准琴房200多间,专用音乐教室5间,艺术多功能厅2间,舞蹈排练厅5个,专业影视演播厅1个,录音棚控制室1个。另配有电子琴、双排键、铜管乐器、爵士鼓等多种类型乐器供学生选修。还有实训楼两座,拥有外贸、日语、韩语、学前教育等实训教室,为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学习场所。
宁波第九中学
学校创办于1956年,职业教育始办于1984年,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职高,2008年2月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6年9月,学校完成整体搬迁,全新校舍位于高教园区南区,按国家级全寄宿制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建设,占地121亩,建筑面积5万5千余平方米,其中实训大楼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成学校所设专业配套实验实训室50余个,实现了教学硬件配置现代化、规格化,尽享高教园区的文化资源和育人氛围。学校着力打造本市首家开放式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实训功能、培训功能和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专任教师126人,在校生2679人。学校根据现有专业划分为3个部——经贸部、药学部、经管部,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以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周宁芝为代表的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先后获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首批“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宁波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不断追求内涵发展,以跻身全国1000所重点示范职业学校为奋斗目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和谐校园,生态校园,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宁波市第九中学(宁波市经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 1956 年,职业教育始于 1984 年,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职业中等学校、浙江大港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是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宁波市区最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医药类专业省内尚属独家,经贸、文秘财会类专业优势独特。学校本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成才创业的宗旨,坚持 “德育内化、以德树人”,“三自管理”的德育模式,春风化雨,催人成才。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一直是九中孜孜追求的目标。学校凭借 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育实践,打造一流 “精品”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以全国劳模、 “五一”奖章获得者周宁芝等为代表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岗位上有发展、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中级应用型人材。
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浙江省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原名宁海第二职业高中,又名宁海县后备军校、宁海县职业中专,宁海县护士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地处宁海县梅林街道南侧,靠近同三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按园林式环保型布局,绿坪铺展,树茂花香,与高耸的校舍建筑交相辉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敞、优雅、安全、静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有全日制教学班56个,在校生3500余名。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热门专业。设有机械模具、精雕数控、计算机应用、旅游餐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护理、国际贸易、航空乘务和财会电算化等10多个专业。教学设施齐备,拥有6个计算机房、6个多媒体教室、400台电脑,还有课件制作室、语音教室、模拟商务中心,以及电工电子、数控模具、数控精雕、钳工、烹饪、餐饮与客房服务等实验实习场室并有连接国际互联网、闭路电视系统。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宁波市千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学校。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一批中高级教师和教坛新秀,现有教职工260名。学校以“创文明、建特色、树名牌、拓市场、重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培养现代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教学科研走在同行前列,成为“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是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参研单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创办全国第一家后备军人学校,原总参谋长迟浩田上将为军校题写校牌。实施“军事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三元整合德育模式,形成了“一日生活条令化,穿戴礼仪军营化、出操集会军事化”的优良校风。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浙江省文明单位。学校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创立了与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的 “精雕”模式、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联合办学的“开元”模式、与浙江大学省级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创办浙大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上海、杭州、宁波、宁海等地20多家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安排学生进入挂钩单位实习与就业,就业率达100%,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陕西、贵州、安徽、湖南等地设立教学点,是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学校实施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挂靠杭州、宁波等地五所省属高职院校开办“3+2”大学直升班和“2+4”、“3+3”大学预备班。创办农民培训学校、汽车驾驶学校,全方位开展社会实用职业技术培训,常年培训2000余人次以上。形成了开放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格局,是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学校规模不断增大,已成为宁波市学生人数最多、专业设置最全并具鲜明办学特色的龙头职业学校。
宁波长江中学
宁波长江中学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9年投资兴建的一所规模为24班的初级中学,以其现代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育质量,科学的管理模式,已在北仑区域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倍受瞩目。宁波长江中学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9年投资兴建的一所规模为24班的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5610M2,建筑面积12000M2,绿化面积8000 M2。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矗立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
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电教室和报告厅、语音实验室、校园音响、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体艺馆、图书室、实验仪器达省一类标准。学校面向北仑城区招生,现有26个教学班级,1380名学生,80余名教职工。
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初中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团结、求真、文明、创新是学校的校训。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博爱、尽责、笃学、践行的校风,乐学、诚信、砺志、进取的学风,乐业、崇真、和悦、严谨的教风激励师生奋进向上。
现在学校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已获得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Ⅱ级标准化学校、省示范初中、市卫生先进单位、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校园文化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2007、2009年度学校网站被评为区教育系统十佳网站。学校图书馆被评为区示范性图书馆。
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坐落于环境优美、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备的教育园区内。学校始创于1983年10月,原名为象山县农业技术学校。
学校创办二十年来,艰苦奋斗,不断发展。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70余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88人,约占专任教师的60%,具有本科学历以上120人,约占专任教师的80%,双师型教师25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0%。其中不乏有省、市、县优秀教师、教坛中坚、教坛新秀及学科带头人。初创阶段白手起家,百事艰难。当时借用县农科所房子(位于白鹤庙农场内)作教室,招收农学专业1班,学生29人,教师3名。1984年又暂借县茶厂房子上课,开设畜牧兽医及果树栽培专业。
1985年10月,学校迁至丹城东门育才路7号,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幢教学楼,新招幼师、建筑专业各1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后来又陆续开设了文秘、供销、果树、美工等多种专业。1987年更名为“象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教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被宁波市教委授予“市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称号;又于1996年被浙江省教委评为“省示范性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
新千年之初,学校又更名为“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名沿用至今。2001年学校再上台阶,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002年9月,学校搬迁至环城东路教育园区现址。2003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被教育部
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同年11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学校建筑专业实习基地还荣获“2004年宁波市劳动模范集体”、首批“象山县工人先锋号”、宁波市首批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为配合象山海陆一体、桥海兴县的战略部署,培养更多发展地方支柱产业的高素质人才,2010年11月19日上午,“宁波建设工程学校”挂牌典礼在象山县职业高中举行。
象山县社会职业学校
象山县社会职业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本县第一所民办全日制职业学校。学校占地7亩,坐落于环境幽雅的象鼻山脚。 办学2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针织服装、商务会计、机械、戏曲、器乐、电子商务、文秘保安等专业人才三千余名。办学2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针织服装、商务会计、机械、戏曲、器乐、电子商务、文秘保安等专业人才三千余名。《宁波日报》《宁波青年报》等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事迹,校长许根勇1994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上级领导单位的肯定。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杨海波作了“祝贺学校为科教兴国作出新的贡献”的亲笔题词。
学校确立“办教育始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协调社会资源为统筹,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的四项原则。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实践为重,需求为主”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历年来,我校在素质人文教育、教学硬件、师资力量、教学常规、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走出去与华翔集团、天安集团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近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8%以上。现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设“3+2” 数控技术应用、园林设计等专业。
2008年,面对外来子弟入学难的现状,我校根据教育局统筹安排,扩建中小学部。现我校在校学生四百余人。教职员工25名,全部大专以上学历。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76年,原名为新乐公社五七学校,先后改名为鄞县新乐公社农业学校(78年)、鄞县梅墟农业中学(81年)、鄞县梅墟职业中学(84年),1985年升格为区属学校,1991年改名为鄞县第一职业中学,1995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认可为浙江省重点职业中学;1995年8月,改名为鄞县职业高级中学,申报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同年10月顺利通过评估验收;2000年1月通过省一级重点职高验收;2001年、2004年被连续确认为国家级重点职高。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地处宁波市高新区,坐落在甬江南岸,龙山北麓,距市中心13公里。校园绿树相映,青山环绕,碧水荡漾,环境幽静,是读书求知好地方。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当地人民群众服务的办学宗旨,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闻名省内外。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达标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中国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计划的GLOBE学校、省级先进学校、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示范单位、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中学生曙光计划实施示范学校、市级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市教研先进单位、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区民主法治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三大品牌专业引领各专业的发展。这三大品牌专业是:享誉全国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省重点服装专业,鄞州区唯一的现代物流专业。
学校以三大特色吸引着学生,一是兼严格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为一切学生,一切为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作为全校教职工的宗旨,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文体活动的同时,强化管理,严格要求,使他们在三年的鄞职学习生涯中学业有所成,人生有所悟。二是注重内涵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愿望,让想升学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想就业的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三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学做人,学技能,学知识,炼体魄”为目标,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和健康审美活动为主要框架的全方位校园文化活动,使整个校园显得生机勃勃。
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宁波市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宁波市鄞州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建于1975年,前身为宁波师专鄞州教学点。自1982年由普通中学改制为职业中学以来,已有26年历史。目前是省重点职业中学、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和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学校从1983年来开设财会专业,1985年开设电子电工专业并将这两个专业定为学校骨干专业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声誉不断提高,影响逐年扩大。两个骨干专业继续稳步发展,电子电工专业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成为省理事学校,并被确定为宁波市首批重点专业。2008年学校将在新建造的实验大楼中重资投入该专业,要做大做强电子电工专业,并要打造"电子电工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财会专业为区重点专业,1998年又成为了鄞州区财经学校。现在又在原有重点专业基础上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机械、数控、外贸、园林园艺、现代观光农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多个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专业设置,以适应各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校在市、区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曾获市强电竞赛团体第一名,个人分获一、二、三名;电子元器件装配市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各二人。珠算竞赛曾连续12年获区团体第一名,个人囊括特等奖和一等奖;五年获市团体二等奖。计算机竞赛曾获区团体一等奖。每年一届的区、市数学应用能力竞赛成绩优异,2007年在区里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获一等奖二个,二、三等奖各一个;其后又在市里获个人一等奖二个,三等奖二个。
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地处浙江省宁波市西郊――鄞州区古林镇,毗邻宁波飞机场,学校正南为占地百余亩的生态休闲公园,北面为鄞州大道,交通十分便捷,环境优美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56年,前身是“鄞县第五中学”,为一所县属完中。1984年列为首批改制职高学校,更名为“鄞县古林职业中学”,为一所县教育局直属学校。
当时开设机械和幼师2个专业,另有初中部8个班。 1985年7月,撤消初中部,改制为纯职业高中,每年招生三个班。几经努力,几分耕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1995年10月通过了省示范性职业中学验收。2000年3月又复评通过省三级重点职业中学验收。2004年12月,通过省二级重点验收。近二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特色显著。2003年3月在原校名的基础上,增设“鄞州艺术学校”校名。近2年,学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校区已不能适应教育需要,经区府、教育局同意,置换了原校区,投资3000余万元,迁址新建,于今年上半年搬入到新校区,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更上了一个层次。
学校占地63亩,建筑总面积24560平方米,开设了艺术教育、艺术幼师、电脑美术、烹饪、塑模设计、商务日语等六个专业,27个教学班,共1318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7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0名,占90.9%;有宁波市教坛中坚一名,鄞州区骨干教师两名,市、区教坛新秀多名。 崭新的学校,各项设施按现代化标准配备。教学大楼宽敞明亮,学生寝室每间装有电话,每层有盥洗室、浴室;学生公寓四人一间,内有卫生设施等。校内装有闭路网络系统、校园音响、IC卡售饭菜系统、多媒体阶梯教室等等。学校有四个标准篮球场、一个小足球场供学生体育活动用;各专业实习设备按标准配置,以提供学生专业实习之用。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硕果累累。2001年被评为省德育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学校、区级文明单位、区首批“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区级治安先进单位、区先进工会、红旗团委等,幼师专业组被评为宁波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学校教科研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学校德育课题获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多个课题在省、市、区教科系统立项。为此,《宁波日报》、《宁波教育报》、《鄞州日报》、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844年的全国最早的女子中学——甬江女中。学校位于翠柏路309号,按省一级重点中学规划,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总体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
学校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确立了‘先成人、再成才’的德育目标,建立了多级化、网络化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课堂教育、德育队伍教育、学生自我教育、校外指导教育四条德育工作主线,并不断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创新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塑造了一批批“礼貌、勤奋、健康、向上”的甬江学子。学生见义勇为、拾巨款而不昧等事迹被省内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了“技能导师制”、“学校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全国首家导入E&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技能娴熟,在近几年的全国、省、市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学校烹饪、服装专业学生获得了一金、三银、二铜的好成绩;在省、市的各类技能大赛上,学校均是获得奖项最多、获奖级最高的代表队之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许多用人单位反映甬江职高毕业生应用能力强,一上岗就能挑起重担。
学校创导“让升学者升学、让就业者就业”的办学理念,注重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10余所高校、数十家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奉化职教中心学校(宁波服装学校)创办于1982年,原名为奉化大桥职业技术学校,1994年升格为中专,1996年评为首批全国重点职校,1998年评为省示范性职业学校,2001年服装专业评为省示范性骨干专业,同年升格为高职学校并迁址到宁波高教院区,2003年服装专业评为宁波市现代化专业,2004年9月奉化师范与奉化大桥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更名为奉化职教中心学校。学校坐落在红帮故里风景秀丽的奉化市区县江边。是一所融中专、职高、夜大、成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也是全国首批重点职业中学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自从2003年9月通过全国重点职高评估验收以来,宁波市教育局、奉化市人民政府和奉化市教育局各级领导等都非常重视该校的发展,多次来该校召开现场工作会议,研讨学校发展规划。使该校明确发展方向,学校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添置和教学改造。早在2001年学校投入12万增添衬衫流水线工场1只,2002年投入20万,电子实验室2只,2003年投入50万,添置电脑100台,2004年投入50万开办红绣服装厂一家,投入150多万新开了数控机械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