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考研大数据:学校概况、优势学科、热门专业及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随着报考人数的上升,很多考生也开始踏上考研之路。考研只是一种选择,关键你对你人生的定位,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以及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十年寒窗,只为今朝。大学太重要,可不能贸然选择。但如果你想去的是一所有着强大学术实力、优美校园环境、丰富藏书量的大学,那么——为什么选择广西大学?
全文大纲:001学校简介002优势学科003热门专业004就业趋势005文末小结

001 学校简介 广西大学是广西区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也是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也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高校。学校连续11年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学校还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厅、校地、校企科技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校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南宁有“半城绿树半城楼,满城皆是凤凰花”的美名,长久以来形成“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的城市风格。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绿城”,校园风光自然也美不胜收。学校占地面积470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

学习不止于课堂,广西大学图书馆拥有超过七百五十五万册图书,其中印刷型图书有三百七十八万册。图书馆还和中国知网,Nature,Science等八十五个大型数据库达成合作,让你紧追趋势,不错过每一个学科热点。图书馆二期工程竣工在即,相信当你入学时,已经足够好的阅读体验将变得更棒。002 优势学科

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广西大学有8个学科进入B类 ,27个学科榜上有名。在学科建设上,自然是稳居广西地区老大地位。因此,不想参与A区激烈的竞争,不妨认真考虑下B区的广西大学。毕竟,学校的平台和学科实力是相当不错的。003 热门专业

2021考研或者2022考研的学子,如果你要报考的是这些爆满的专业,那么一定要加倍努力,绝对不能心存侥幸。因为这些专业很有可能还会继续爆满!造成竞争逐渐增大,压力就会上升,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2020考研竞争比较激烈,上线人数比较多的还有公共管理学、汉语言国际教育、建筑学、土木水利、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加工与安全这些专业。当然这些专业本身在各个地区来说都是比较热门的,很可能会在新的一年出现爆满的状态。004 就业趋势(1)就业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45.29%)广东省(14.26%)北京(3.80%)湖北(3.37%)河南(2.95%)江苏(2.85%)山东(2.38%)
广西大学2019届毕业生中,主要选择在广西区内就业,占比达45.29%,区外就业占比达54.71%,区外毕业生源主要流向广东、北京、湖北等省份。同时,广西大学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区内就业占比分别为:46.93%,45.29%。而,硕士研究生更多选择区外就业,占比54.71%。(2)职业分布

广西大学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面广,涉及到三大产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制造业(13.76%)、建筑业(9.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78%)、金融业(6.68%);而毕业研究生较多的集中在教育(15.45%)、金融业(12.6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70%)、制造业(7.79%)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27%)。

从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来看,与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相对应,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工程技术人员(32.0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2.44%)、金融业务人员(4.64%)、教学人员(4.30%);毕业研究生集中在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4.05%)、工程技术人员(17.78%)、教学人员(11.69%)。(3)毕业生工资

2019届硕士毕业生月均收入本科生岗位薪酬集中在4000-5000 区间,而研究生则集中在 6000 以上。根据 2018 年 11 月和 2019 年 4 月广西大学对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很满意约占比 30%,满意约占比 60%,基本满意占比约 10%。
005 文末小结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工作几年的人群都投入到了考研的大军中?
大学扩招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不过从整体的能力和价值方面,显然要略逊于扩招之前。因此,无论是社会认同、公司企业要求还是为了提升的需要,获得更高的学历才能够增加将来的社会竞争力的共识。
尤其是面对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仅持有的本科学历正在快速的贬值,尤其是一些“双非”院校的毕业生,考研对于他们来说正在成为一种刚需。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研究生考试,如何才能确保自己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努力没有白白浪费,成功的上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