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模式分析

   日期:2022-12-04     浏览:537    

基于多元文化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模式分析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党和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提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各院校应围绕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以课程重构、模式革新等举措,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大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涵养学生良好品性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中,灵活生动的音乐课堂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乐感和音乐鉴赏力,从而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具有审美、传承、德育教育等多项功能,这些功能内化到实践课程中便是音乐鉴赏、音乐基本功练习等教学内容。如今高校教师正在探寻音乐课程创新模式,从学生喜好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审美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多元音乐文化走进校园,是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具体举措,也是传承和创新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项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模式改革问题,要求各高校在教育体制革新过程中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深化教育模式创新。多年来,高校也在政策落实中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教育成效。如今,高校音乐教育正在探寻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践模式等方法的融入,将给音乐教育注入新鲜元素,进而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外来音乐文化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只有继续挖掘与创新本土音乐文化元素,才能在文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从根源上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早先是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之后才引入我国,与我国的本土音乐文化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对待此类文化理念时,只有结合我国文化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适应广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这一过程就是音乐教育本土化的趋势。从历史上看,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中的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中得到了有效传承,高校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音乐教育中,发挥了文化本土化的作用,实现了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建设趋势,并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校在多元音乐教育理念、教育课程、教学设备、教学师资已经准备妥当,是多元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佳场所。具体来看,高校拥有知识集中且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多数相关的资料文献都能在图书馆馆藏中找到并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上,许多高校已经构建了音乐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及不同种类的乐器,从而满足学生基本的音乐学习需求。同时,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完备,老教师具有深厚的音乐教育功底和经验、年轻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这些元素的结合为音乐教育模式搭建完善的教育框架、形成体系化教育新模态提供了重要保证。

文化无国界之分。当前时代下,世界各类文化在不断交融与碰撞,音乐文化也在其中得到了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不仅拉近了各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而且也带动了经济、教育等的合作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吸收外来经典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而高校吸收外来音乐元素进行教育的过程便是音乐教育时代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在音乐教育中增设了诸多世界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受到师生的一致喜爱。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正呈现出时代化发展趋势。

无论哪一项科目,都是从基础理论学习开始的,音乐教育也不例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涉及诸多理论性内容,一些专业化的词汇只有经过系统学习才能了解,因此高校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需采用基础——普及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培育。具体可先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音乐交流氛围,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为例,构设话题讨论、作品鉴赏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内涵,为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还可借助一些新媒体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文化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如此能达到基础——普及模式的良好教育效果。

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果仅靠高校课堂内的教学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增加课外教学模式,构建课内——课外相融合的教学架构,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一方面,教师可在课程活动中优化现有音乐教育课时,保证每周至少有两节音乐课;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游戏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传授音乐知识,比如可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然后以猜曲游戏、跟唱练习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外模式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音乐寻根活动,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开展音乐走访,学习地方民歌、红歌、戏曲等音乐文化,丰富高校的音乐教育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音乐教学是现阶段音乐教育模式转型探索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部分高校线上教学模式开展较少的问题,今后需对症下药,积极挖掘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平台,便于音乐文化的实践发展。具体在线上教学模式构建中,教师应积极融入MOOC、微视频等信息化媒介展开教学活动。线上课程为学生制作一段时长10~15分钟的主题微课视频,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并做好标注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复查学生的问题后,可选择课堂讲解或课后回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教育有所不同,既需要理论支撑、也需要实践依托,在教育中过于只注重理论教学会影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设平台。以艺术歌曲《野玫瑰》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艺术特点、演奏形式,然后从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中的情感特征和文化价值,如此便从理论视角为学生实践奠基。接着教师再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到其他高校进行音乐交流,或者到基层进行音乐文化体验;学生也可利用平时时间到音乐博物馆、音乐厅和剧院进行参观和公益演出,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十分重要,但此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如果原有音乐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应用,那么会极大带动整体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基于此,未来高校在探索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模式过程中,需结合现有教育资源,融入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课外教学等多种模式,优化课程教育,弥补课程中教育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中积累音乐知识与技能,加速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周锴,江汉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来源: 光明网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